close

昨天去泡在咖啡館裡面,混了一整個下午直到吃飯時間才閃人

聽到老闆和一票客人正在談論前陣子的"台灣杯測大賽"這個遊戲......說的好精彩,好有感覺

我在旁邊聽到了某某咖啡有荔枝味,某某咖啡有蜜桃味...族繁不及備載...太多太多味道了...

讓我不禁懷疑....那,每個味道都那麼精采....

 

所以這個所謂"精品咖啡"的世界...應該沒有爛豆囉!?

爛豆就只有發霉啦,蟲蛀啦,等等之類的...

反正只要是符合SCAA的Special Coffee的規範標準,就可以視為"精品咖啡" 充滿了各式各樣精采的味道~~~

 

真的是如此嗎???

 

我開始懷疑SCAA的標準...和這整套的遊戲規則,是不是有問題?

 

先來想想"杯測"這個遊戲的問題好了...

杯測是幹嘛的?按照SCAA的規範來說,杯測的分類大概就幾個大方向...

乾香啦 濕香啦 body啦,餘韻這些項目等.....然後依照"每個"杯測師啜飲的評分下去給分數...

這是我第一個好奇點

杯測師的"標準"是一樣的嗎?

意思是...假設有ABCDE五個杯測師,他們對"味道"的標準是相同的嗎?完全沒有喜好或者其他可以影響"對味覺判斷"的因素?例如睡不好,生病,吃辣,抽菸,或者味覺麻痺等...

所以當一個杯測活動裡面有五個杯測師在測,標準若不一樣,那麼分數也會不一樣吧...所以,客觀在哪?

 

再來

有買生豆有在烘焙有再喝咖啡的朋友大概心裡面都會有個疑問是

每次看一隻豆子的杯測報告都那麼精采...但是喝起來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

問題在哪呢?

有人會跟你說,因為烘的人能力不同,或者你的味覺出了問題...或者某某某某之類的理由,所以某某某某這樣的結果...

所以問題又來了

杯測的烘焙標準在哪裡?是按照SCAA那個圖卡在玩的嗎?

那,一樣的顏色有不一樣的烘焙方式...大火快煮和小火慢燉都可以做到那個顏色點...但是了解烘焙的人一定知道味道不一樣...

或者又有其他更高深的學問?

會不會發生一件事情就是A豆子在這個杯測的標準烘焙點喝起來是難喝到不行,但是往後或往前就好喝到不行?會嗎? 我想SCAA應沒辦法精確的這麼下定論吧...

所以,烘焙的標準呢?

 

再來,我們也都知道咖啡豆會排氣會熟成,甚至會排燥味和火味

SCAA的杯測標準是烘好沒多久就要開始了...

那上述的那幾個雜味是要被歸納在不好的味道裡面或者是加分的味道,或者是不扣分不給分?但這些味道不會影響別的味道的發展嗎?

又,某些味道可能要養個好幾天才吃的到,甚至要養兩三周...或者以上...

那麼這個時間點杯測你怎麼會知道他會不會是一隻驚為天人的豆子呢???也許養個兩週比藝妓還高尚呢...

 

再來

每每看到杯測的活動就是一排的杯子,好幾十個杯子

裡面放了好多好多的作品等著被評分

玩法是用相同溫度的水去注入杯子裡面,時間到了開始拿根湯匙(還要鍍銀,很怪)在那邊撥阿撥吸阿吸...

問題又來了,很多大師說,萃取咖啡過與不及都不好.....

所以假如我拿20杯一起要杯測.....你怎麼保證每一杯的萃取時間都一樣?

泡在水裡面都要很精準的時間你剛好測到...

否則會不會過粹?或者粹取不足...然後影響風味影響評分???

 

太多問題令人覺得怪...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純粹認為這套杯測方式是有問題的

主要應該是商業手段的一種...

因為太多不客觀因素讓我不得不懷疑這套標準...

 

或者應該這麼說,這套標準可以挑的出 "不錯"的豆子

但是發現不了"極致精品"的咖啡吧...

 

而至於大部分的業者自行杯測所云的那些精彩味道...

參考參考就好...

常常寫出來的味道,我相信他們自己都沒喝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veincoff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